top of page

根據根據近代史學家羅香林教授撰寫的《一八四二年以前之香港及其對外交通》一書中寫,在宋朝,東莞一帶及香港的新界、沙螺灣等地有大量土沉香。當時,土沉香從陸路運到尖沙頭 (即今日的尖沙咀),再用舢舨運往石排灣 (即今日的香港仔),再轉運至中國大陸及東南亞,甚至遠達阿拉伯。因此,石排灣這個販運香品的港口被稱為「香港」,即「香的港口」,後來「香港」更成為整個海島的名稱。

 

雖然,尚有幾個有關香港立名之說,已因時間序和事件的不合理而被推翻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:

 

紅香爐:銅鑼灣紅香爐天后廟(清乾隆期間有關漁民在海面拾獲香爐,因以為名的傳說);

海盜香姑:清嘉慶年間,林姓海盜及其妻香姑的訛傳。引證其人其事,頗多失誤。

查香港之名,頗多見於明代文獻:

 

明代 郭棐<粵大記> 一書中,香港之名已出現, 指島上西南岸之土地,並非全島名稱。

 

近代文史學者許地山:1841年英人佔港, 向蜑民陳群問路, 以蜑語答"Hong Kong"

 

近代本土歷史學家蕭國健先生和香港史學會在其最新著作<文物古蹟中的香港史>一書中均認為"土沉香"是香港因以立名的說法最可信。

 

2003年香港漁護署實地調查香港的風水林,總共調查了116個地點, 其中84個有土沉香樹。

 

從2011年開始,為了保育土沉香,我的足跡遍及新界東南北面、西貢、大嶼山、南丫島的數十條古村落,從村民的交談中,印證了土沉香是香港古村落中普遍的風水樹,也知道了一些數百年前村民的祖先如何與這種珍貴樹木共存的關係。

 

清初兩次遷界,香港的原居民祖先失去了家園,也一併失去了傳承千年,原居民和樹的相依存的關係。我們這一代正需要尋回失去的歷史和文化。今天,古村中上千的百年沉香樹被連根拔起,瀕臨滅絕;也就是把我們的文化、歷史和先祖相連的根一起拔掉!

 

撰文:何佩嫻

土沉香和香港的關係

bottom of page